2025年7月25日上午9时,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道武车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里,一场由社区携手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以心焕新” 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的《守护心灵健康 —— 识别心情 “小感冒” 与 “大问题”》互动式公益活动温情启幕。这场活动中,心理学专业力量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场景,用专业方法破解邻里心灵隔阂,成为 “专业赋能基层” 的生动实践。
活动开场的“社区大风吹” 游戏,便透着专业设计的巧思。心理学师生结合社区居民构成特点,量身定制 “吹早上锻炼过的朋友”“吹家里有小朋友的朋友” 等贴近生活的互动指令 —— 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是对 “群体破冰心理学” 的灵活运用。在欢笑中,原本点头之交的街坊主动介绍自己,陌生感悄然消融,社区活动中心的氛围瞬间升温。这种 “专业设计激活社区活力” 的方式,让基层治理第一步就踩准了 “人心” 的节奏。

核心科普环节,专业力量的赋能更显精准。学生们化身“心理翻译官”,将艰深的情绪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居民熟悉的生活场景:用 “身体打喷嚏” 类比常见情绪波动,以 “感冒拖成肺炎” 解释需警惕的持续低落状态。这种 “专业术语生活化转译” 的技巧,让居民轻松掌握 “小烦恼” 与 “大问题” 的辨别逻辑。讨论环节里,在心理学师生的引导下,街坊们分享的 “情绪调节土方法” 被赋予科学解读,“民间智慧” 与 “专业知识” 形成奇妙共振 —— 这正是专业力量下沉基层的价值:既不替代社区自身活力,又能为居民自主互助提供科学支点。
“不光懂了咋分辨情绪好坏,还跟街坊们更熟悉了!” 一位居民的感慨,道出了专业赋能的实效。参与服务的学生也深有体会:“看到居民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自己的情绪,深深感到专业知识真的可以在社区派上用场。”
据悉,此次活动是湖北大学师范学院与武车社区开展校地共建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以心理学专业资源为纽带,构建“社区需求牵引+高校专业支撑” 的协同治理模式:通过 “精神空间营造” 凝聚邻里情感、借助“社区青年‘脉动’计划” 激活青春动能、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共育” 守护成长轨迹,形成覆盖全龄段的多点位服务网络。这种社区搭台聚需求、高校赋能解难题的深度联动,将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 “实践智慧+科学方法” 的双重动能,让 “校社协同” 真正成为筑牢社区和谐的坚实根基。
(审稿:卢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