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返回旧站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范教育改革 >> 历史沿革

湖北大学师范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改为综合大学后,师范教育文脉不断,持续发展。

1930年,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为了发展本省乡村教育,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1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申报的湖北乡村师范学院改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校址即今学校主校区所在的武昌沙湖之滨宝积庵。开办之初,设两系一科,即农事教育系、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范专修科。

1936年,学校为抗战形势所迫而停办。省政府西迁恩施后,1941年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恩施五峰山复校。在办学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教院师生因陋就简,教育救国,不改其志,赓续了师范教育的根脉。

1945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改制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设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八系。

1949年,武汉解放后,学校回迁武汉,并筹建新的湖北省教育学院,设有教育、语文、数学、理化、体育卫生、音乐、美术、生物、俄文等9科。1958年,组建武汉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化学7个系(科)和马列主义、教育学、体育3个教研室,另设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

1984年1月,湖北省委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由武汉市领导改为由省直接领导和管理。当年9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1985年学校成立教育管理系,先后开班教育管理人口学专业,1986年取得课程教材教法硕士授予权,1996年取得高等教育学硕士授予权,1999年合并教育管理系、教育科学研究、电教中心成立教育学院。教育部在批复成立湖北大学文件中明确要求“继续办好师范教育”。此时,学校设有中文、政教、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10个系和1个教育行政管理专修课11个师范系(科)。

湖北大学代代相传的师范基因为湖北省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校长和特级教师中,曾经有超过1/3的人毕业于湖北大学。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原黄冈中学校长曹衍清,杭州二中原校长、海亮教育管理集团董事长兼总校长叶翠微,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等全国著名中学教育领军人物也都毕业于我校。

2020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湖北大学成立师范学院,“搭架子、建平台”,统筹推进全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任务,按照统分结合、协同管理的方式组建运行;尊重学科专业特点,统筹本科师范教育的共性事宜与环节,协调师范类本科生、教育类研究生一体化发展,承担研究新时代师范教育的政策、规律和实践的责任。

目前,有英语、教育技术学2个专业已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6个本科专业和教育类研究生免国家考试,学校审核认定教师资格证。学校有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美术学、体育教育等师范类专业1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教育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心理学为待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开门办学、共建共享是“新师范”的振兴之路。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加强实习实践,是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湖北大学与武汉市武昌区、东西湖区、咸宁市咸安区及随州市教育局等77所学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推进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2019年,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湖北大学-武汉中学),在湖北省教科院、武汉市教科院、咸宁市教科院、随州市教科院设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工作站。

九秩春秋,虽六易校址,八更校名,但学校的师范教育底色从未改变,始终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与湖北师范教育的发展血脉相通。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以“固本培新”的发展理念,弘扬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积极探索符合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的高水平、高起点、跨学科、有特色的新型师范教育之路。

版权所有 ©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院办电话:027-88663361 学工办电话:027-88663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