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师范学院第30期沙湖论坛在学院正言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育行政与基础教育学院林曾教授以“美国如何培养教师”为主题展开分享,副院长赵映川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林曾教授从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切入,阐述技术迭代对教师队伍的影响及教师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尽管网络教学技术在持续进步,但美国教师队伍规模仍在持续扩大。他强调,教育的核心是人际交往与人格塑造,技术作为工具无法替代教师在知识传递、情感沟通及价值观引导中的作用。

其次,林教授解析美国教育体系设计,重点介绍教师行政组织架构与培养特色。美国教师行政组织分为三大系别:教学与学习系,负责培养教师的课程设计、课堂管理等教学核心能力;行政领导系,侧重学校管理与教育领导人才培育;特殊教育系,专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差异化教育能力培养。此外,林教授对比中美“提问文化”,提到美国学生更敢于提问和挑战权威,中国学生倾向深思熟虑后表达,建议中国师范教育可借鉴“鼓励质疑”的理念,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助力学生“从0到1”的创新能力培养。
随后,林教授围绕AI与教育未来展开讨论,明确教师队伍将迎来“提质扩容”的发展前景。他驳斥“AI将取代教师”这一观点,认为AI仅能替代重复性的知识讲解工作,无法复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个性化指导以及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创造性解决能力。未来教师角色将从“知识传递者”升级为“学习引导者、创新赋能者”,队伍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最后,林教授对比中美师范教育师德要求,并结合社会议题延伸教育思考。在师德方面,美国侧重通过实践培训强化教师职业伦理,而中国构建了系统化的师德教育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两者虽路径不同,但均以“师德为教师立身之本”为共识。
讲座结束后,赵映川对专家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论坛为学院师范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与前沿视角。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在教师培养中融入“全球视野”与“技术思维”,培养更多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审稿:赵映川 卢轶婷)